癌癥概述
作者:云南瑞奇德醫院 瀏覽量:2798 日期:2018-10-07
1.什么是癌癥
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相對應的,起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癥”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癌癥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征,其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的復雜過程,分為致癌、促癌、演進三個過程,與吸煙、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機體內環境密切相關。
2.誘發因素
外源性因素
(1)生活習慣:如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與癌癥發生密切相關。約1/3因癌癥而死亡的患者與吸煙有關,吸煙是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攝入大量烈性酒可導致口腔、咽喉、食管惡性腫瘤的發生。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的發病率。飲用污染水、吃霉變食物可誘發肝癌、食管癌、胃癌。
(2)環境污染與職業性:空氣、飲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環境中的化學的或物理的致癌物通過體表、呼吸和消化道進入人體,誘發癌癥。
(3)天然及生物因素:天然因素也可以致癌,例如在一定條件下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生物因素主要為病毒,其中1/3為DNA病毒,2/3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與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關,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與宮頸癌有關,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RNA病毒如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與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有關。此外,細菌、寄生蟲、真菌在一定條件下均可致癌,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有關系,埃及血吸蟲病被證實可誘發膀胱癌,黃曲霉菌及其毒素可致肝癌。
(4)慢性刺激與創傷:創傷和局部慢性刺激如燒傷深瘢痕和皮膚慢性潰瘍均可能發生癌變等。
(5)醫源性因素:如電離輻射,如X線、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皮膚癌、白血病等;細胞毒藥物、激素、砷劑、免疫抑制劑等均有致癌的可能性。
內源性因素
(1)遺傳因素:真正直接遺傳的腫瘤只是少數不常見的腫瘤,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機體發生腫瘤的傾向性和對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即所謂的遺傳易感性,包括染色體不穩定、基因不穩定以及微衛星不穩定。
(2)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但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于免疫機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于腫瘤能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并破壞機體免疫系統,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3.腫瘤的轉移
癌細胞可通過直接蔓延、淋巴、血行和種植四種方式轉移至臨近和遠處組織器官。①直接蔓延為癌細胞浸潤性生長所致,與原發灶連續,如直腸癌、子宮頸癌侵犯骨盆壁;②淋巴道轉移多數情況為區域淋巴結轉移,但也可出現跳躍式不經區域淋巴結而轉移至遠處的;③血行轉移為腫瘤細胞經體循環靜脈系統、門靜脈系統、椎旁靜脈系統等播散其他組織器官;④種植性轉移為腫瘤細胞脫落后在體腔或空腔臟器內的轉移,最多見的為胃癌種植到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