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案例
作者:云南瑞奇德医院 浏览量:9170 日期:2018-10-12
糖尿病高血压案例
男性,75岁;
一、简要病史
患者10年前发现血糖升高,在广州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血糖波动在6~8.9mmol/L之间,10年前在湖南诊断“冠心病”,长期服药。8年前常出现心悸、头晕,在湖南诊断“高血压”,长期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疗效不理想,血压最高为180/95mmHg,4年开始出现眩晕,事物旋转,伴呕吐,体位变动,劳累时症状明显,在当地诊断“美尼尔综合症”。十年间辗转广州、湖南、上海等医院就诊,为控制血糖血压及上述症状,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疗,入我院行整体医疗治疗。
二、整体医疗开始时
1、一般情况:近两年患者常出现胸闷、心悸、乏力、便秘等症状,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生活质量降低、外出活动就会担心眩晕以致自我生存价值降低,拒绝运动,严重睡眠障碍,每日睡眠仅3小时,多梦。常服用二甲双胍、非洛地平缓释片、瑞舒伐他汀、万爽力、复方丹参滴丸等缓解症状、控制血糖。
2、社会功能:情绪低落、对答切题,表情淡漠,下肢肌力稍有减退,行动正常,乏力明显,常一人独坐,拒绝与他人交流沟通
3、辅助检查:B超提示肝血管瘤、、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硬斑)。心脏彩超:左心房内径增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心舒张功能降低。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胰岛素检查胰岛素餐后0.5小时18.87mIU/L,餐后一小时胰岛素11.7mIU/L,餐后两小时胰岛素24.8mIU/L,餐后三小时胰岛素31.41mIU/L,血清C肽:餐后半小时C肽3.57ng/ml,餐后一小时C肽4.45ng/ml,餐后两小时C肽6.20ng/ml,餐后三小时C肽7.96ng/ml,血铁蛋白1019.1ng/ml,同型半胱氨酸17.1umol/L,尿素氮8.2mmol/L,尿酸450umol/L,肌酐102umol/L,总胆固醇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4.63mmol/L,
24h动态血压最高血压:173/92mmHg。 眼底检查:双眼白内障膨胀期、双眼玻璃体浑浊。
三、诊断
1、2型糖尿病;
2、梅尼埃(美尼尔)病;
3、高血压Ⅲ级(高危);
4、冠状动脉心脏病;
5、肾功能异常;
6、高脂血症;
7、睡眠障碍;
8、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四、治疗
整体医疗治疗21天
五、出院时情况
1、 症状:主动交流。便秘、睡眠障碍、下肢肌力、乏力消失。每日运动量4公里,每日高品质睡眠6—7小时,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与人交流通畅、喜于表达;对未来生活有自主规划;
2、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5.5%,胰岛素检查胰岛素餐后0.5小时10.22mIU/L,餐后一小时胰岛素15.87mIU/L,餐后两小时胰岛素13.5mIU/L,餐后三小时胰岛素20.39mIU/L,血清C肽检查餐后半小时C肽2.42ng/ml,餐后一小时C肽3.33ng/ml,餐后两小时C肽4.59ng/ml,餐后三小时C肽5.80ng/ml。血铁蛋白1019.1ng/ml,同型半胱氨酸14.1umol/L,尿素氮4.72mmol/L,尿酸381umol/L,肌酐67umol/L,总胆固醇5.9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8mmol/L
所有控制血糖及血压的药物全部停用。
六、目前情况
已出院2年(截止到2020年2月回访时);
1、生理指标: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血糖7–8mmol/L,血压:130—135/80–90mmHg,
降糖药、降压药在两年内均未服用,出院后(两年内)没有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每日高品质睡眠达7小时;
3、无不适症状。
二型糖尿病案例
女性,43岁;
一、简要病史
患者4年前发现血糖升高,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最高空腹血糖25mmol/L,自服中药丸,血糖控制不理想,期间尝试过辟谷、禅修、素食等治疗,血糖短时稍有控制。2年前开始胰岛素治疗,最高时一天使用54u胰岛素。近1年来自觉口渴,夜间休息时明显,空腹血糖波动在11—14mmol/L,伴胸闷、心悸、乏力。为求进一步诊疗,入我院行整体医疗。
既往史:既往无高血压,无家族糖尿病史。诉长期高压力状态。
二、整体医疗开始时
1、症状:自觉口渴、乏力,胸闷、心悸。饮食稍差,偶有饭后胃部不适。
夜间睡眠稍差,睡后易醒。空腹血糖:11—14mmol/L,餐后血糖:13—16mmol/L,全天胰岛素46u。
2、体征:患者神清,对答切题,双肺呼吸音清,腹部平软,体重:81kg,BMI:26.5;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征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3、辅助检查:血总胆固醇6.42mmol/L↑,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76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3%,胰岛素餐后0.5小时21.9mIU/L↓,餐后一小时胰岛素58.54mIU/L;
餐后两小时胰岛素42.56mIU/L↑,餐后三小时胰岛素32.35mIU/L↑,餐后半小时C肽3.76ng/ml;
餐后一小时C肽6.784ng/ml↑,餐后两小时C肽7.49ng/ml↑,餐后三小时C肽7.88ng/ml↑,甲状旁腺激素8.56pmol/L;
血铁蛋白942.6ng/ml↑,乳酸4.25mmol/L,尿酮体(++)。颅脑CT提示正常;
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
三、诊断
1、二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
2、高胆固醇血症;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4、睡眠障碍。
四、治疗
整体医疗22天。
五、出院时情况
1、一般情况:乏力、心悸、胸闷症状消失,饮食正常、运动可;
睡眠可达6—7小时,胰岛素已减至每日10u。
2、辅助检查:血液检查:空腹血糖、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均正常。
其中改善的指标:血糖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7.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4.3%;
胰岛素检查:胰岛素餐后0.5小时:31.66mIU/L↓,餐后一小时胰岛素:60.23mIU/L;
餐后两小时胰岛素:24.62mIU/L,铁蛋白:442.7ng/ml↑。尿常规检测正常。
六、目前情况
已出院3年(截止到2020年2月回访)
1、一般情况:无不适症状。胰岛素已停用,饮食规律、营养合理均衡、空腹血糖5—7mmol/L;
餐后血糖:8—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正常。高品质睡眠7—8h,每日运动5—7公里。
2.社会功能:良好状态。
循证医学知识链接:
二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
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临床表现】
常有家族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多数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半数以上无任何症状;有些病人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体检时发现。
【治疗】
1、口服降糖药
双胍类(如二甲双胍)
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
噻唑烷二酮类
苯甲酸衍生物类(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2、胰岛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