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案例
作者:云南瑞奇德医院 浏览量:4482 日期:2019-08-12
自闭症案例
女性,12岁;
一、简要病史
患儿2岁开始说话,行为与年龄相符,4岁开始发现少语、发音困难,拒绝交流包括父母,8岁时因症状加重,发育迟缓,就诊北京、上海、广州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经头颅MRI及脑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多地、多家知名精神科诊断为:1、自闭症,2、器质性精神障碍3、脑发育不全,经传统精神药物及反复住院治疗后,治疗效果不佳,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行整体医疗治疗。
二、整体医疗开始时
一般情况:表情淡漠,说话时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智力低下,大小便难以控制,接触交谈稍差,
计算力下降,理解力、记忆力尚可,BMI:28(属于肥胖),无喜爱兴趣。
社会功能障碍:拒绝与他人交流,刻板行为,学习成绩差。生活自立能力差,生活能力评分低下,
认知功能缺失,注意力分散。
体征: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三、诊断
1、自闭症;
2、器质性精神障碍;
3、脑发育不全;
4、语言表达障碍;
5、语言、言语发育障碍。
四、治疗
整体医疗31天。
五、出院时情况
1、一般情况生活可以完全自理,大小便可以控制,与他人交流增多,可自主表达意见和看法,
重复刻板行为消失,可独立完成指定事件,兴趣爱好显露,如:主动完成成人拼图类项目,BMI正常。
出院后继续整体医疗咨询及指导。
六、目前情况
1、一般情况:出院时改善的症状返回家中后继续改善,效果明显;
2、社会功能:与他人沟通通畅,社会功能恢复。
循证医学知识链接: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临床表现】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
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7. 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诊断】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
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
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
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