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案例
作者:云南瑞奇德医院 浏览量:7506 日期:2020-02-12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案例一
男性,37岁;
一、简要病史
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幻视、幻听及产生幻觉,伴有自言自语、情绪低落,不愿说话,不与人沟通(包括父母),有被害妄想,无易怒、暴躁,就诊北京某医院检查诊断狂躁症,给予碳酸锂、丙戊酸钠、劳拉西泮治疗后症状稍有控制,1月前停药后患者仍有幻视、幻听出现,伴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明显自杀倾向,再次就诊北京多家知名医院后诊断“精神分裂症”,继续服用6种精神类药品,症状仍在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治疗。
二、整体医疗开始时
1、一般情况: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目光呆滞,情绪低落,不与人交流,不易入睡,排便困难,
拒绝运动常卧床,无兴趣爱好,疑人害己、疑人议己,动作偏多,注意力不集中,无故哭泣,
思维有被控制感,记忆力明显减退,社会功能低下。
2、辅助检查:生化检查报告:正常;內分泌检查:正常;头颅MRI等检查:正常
三、诊断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睡眠障碍。
四、治疗
整体医疗治疗14天;
五、出院时情况
1、一般情况:药物情况:精神类药品均已停用;幻听、幻视情况完全消失,无便秘情况,
每日高品质睡眠7–8小时,语言交流正常,运动可达每日5–7公里;注意力可集中、
无被害妄想,自杀风险低风险。
2、辅助检查:血液复查情况:所有指标均正常。
六、目前情况
已出院3年。截止到2020年2月回访时
1、高品质生活状态:已经返回工作岗位,并喜欢自己的工作,社会功能完全恢复,并刚刚结交了一个女朋友,
与父母沟通通畅、与同事关系融洽,阳光开朗且乐观
2、无症状复发,无继续服用任何精神类药品。
抑郁症案例二
男性,62岁;
一、简要病史
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未就医,症状进行性加重伴有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在当地医院就诊断“抑郁症”服用百忧解三月后无效。症状进行性恶化,并出现回避社交,不语、不动、记忆力下降、乏力、睡眠障碍症状,就诊当地及北京、上海等多家三甲医院精神科、心理科,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给予劳拉西泮、奥氮平、帕忧郁罗西汀药物治疗,症状暂时缓解,近2年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心悸、胸闷,自杀二次被及时救治。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165/95mmHg,近2月药物加量后血压控制不理想。
入我院接受整体治疗。
二、整体医疗开始时
1、一般情况:患者神情淡漠、行为呆滞。自述时常心悸、胸闷、乏力;
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腹平软;
睡眠障碍,饮食差,体重65kg,BMI:26.6,二便正常。
2、其他症状: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时间长);
强迫观念和行为,存在疑病妄想、自杀行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自我评价低。
3、社会功能:回避社交,不语、不动。
4、辅助检查:
化验:总胆固醇6.22mmol/L↑,血钾3.18mmol/L↓,乳酸2.46mmol/L↑,D-二聚体1.82mg/L↑;
颅脑CT提示:正常;
B超: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
心电图:窦性心律。
三、诊断
1、抑郁症、强迫症;
2、高血压病;
3、甲状腺多发腺瘤。
四、治疗
整体医疗24天。
五、出院时情况
1、一般情况:血压145/85mmHg,情绪好转,饮食恢复正常,睡眠可达6—7小时;
乏力、心悸、胸闷症状消失,体重下降4kg。
2、其他症状:认知功能有所好转;强迫观念和行为较前明显改善;
自杀评估:低风险;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自主设定生活目标。
3、辅助检查:电解质、血糖、乳酸检查结果正常,CT及B超随访复查。
六、目前情况
(截止到2020年2月回访)
1、一般情况:血压控制满意,无症状反复,精神、食欲好,情绪可,高品质睡眠,体力充沛;
目前可帮助家庭分担责任,自我价值感较入院前明显提升;
2、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无自杀行为;社会功能逐渐恢复,与他人沟通通畅,进步卓然。;
3.化验检查:正常。
循证医学知识链接:
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临床表现】
1、心境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
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2、思维迟缓
3、意志活动减退
4、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
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5.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
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
【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
2、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
3、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