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案例
作者:云南瑞奇德医院 浏览量:2315 日期:2020-02-12
湿疹案例
女性,35岁;
一、简要病史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前臂及背部出现密集的丘疹,伴有瘙痒,抓后面积增大,天热时丘疹加重。就诊上海当地三甲医院皮肤科,诊断“湿疹”,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口服及外涂药物治疗,症状可减轻,药物减量皮疹发作,并且面积扩大至腹部、双大腿及会阴部。求助中医中药,口服汤剂同时中药外洗并用,瘙痒稍减轻但丘疹无改善。近一年经常胸闷、胸痛、心悸为进一步诊疗,入我院整体医疗治疗。
二、整体医疗开始时
1、皮肤情况:查体见整个背部、腹部、双侧大腿背侧及內侧密集粟粒样丘疹,基底暗红色,呈片状,
部分丘疹抓破呈点状渗出,边缘不清,瘙痒,其余无不适。
2、一般情况:神清,精神可,喜食辛辣、少量饮酒,睡眠差,自诉压力大,焦虑状态,常感乏力,
偶有胸闷、心悸,无其他主诉不适。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
3、辅助检查:化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4 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7%↑,超敏C反应蛋白13mg/L↑;
免疫球蛋白E(Ig E)无增高。心脏彩超:正常。心电图:偶发室性早博。 胸部CT:正常。
三、诊断
1、湿疹反复发作;
2、睡眠障碍 ;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四、治疗
整体医疗7天。
五、出院时情况
治疗开始时即将激素药物减量;
1、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好,丘疹瘙痒情况已明显好转,背部丘疹颜色变淡、密集度减轻,无片状丘疹,无渗出;
自觉压力状态明显减轻。戒酒及辛辣,体力恢复,每日运动5—7公里,睡眠已改善,高品质睡眠7—8小时;
2、辅助检查:血液检查指标正常;
3、心电图:正常;
出院时丘疹完全消失,一周激素药物已全部停止服用。
六、目前情况
已经出院4年(截止到2020年2月回访);
1、一般情况:无湿疹皮损复发,无心悸、胸闷症状,精神、食欲好,高品质睡眠,体力充沛。
2、社会功能完全恢复:焦虑症状明显改善
3、血液检查及心电图:正常。
循证医学知识链接: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
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临床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
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
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临床】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
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
局限性湿疹 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
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泛发性湿疹 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
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药物治疗】
1、内用疗法
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2、外用疗法
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
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
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
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