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案例
作者:云南瑞奇德医院 浏览量:4019 日期:2020-02-12
子宫肌瘤反复发作案例
女性,42岁;
一、简要病史
患者6年前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后2年感下腹部隆起同时伴尿频尿急,当地医院B超提示子宫多发肌瘤,最大者10*6.5cm,再次给予手术剔除。手术后2年下腹部再次触及增大子宫,并出现月经紊乱,尿频、压力性尿失禁,偶有下腹痛及肛门坠胀感,觉乏力,体重增加7kg。经B超检查,以“子宫多发肌瘤”收入我院。
二、整体医疗开始时
1、一般情况:精神、饮食尚可,乏力、少动,。近1年经期不规律伴有血块、痛经;
偶感心悸、胸闷,睡眠差,多梦,易怒。体重上升7kg,BMI:26.4。下腹部膨隆质硬;
可触及明显包块,为增大的子宫,全腹无压痛。
2、其他情况:患者自诉易怒,悲观。
3、辅助检查:
子宫前位、增大如孕5月,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化验:乳酸:2.45mmol/L↑,胆固醇:6.31mmol/L↑
B超提示:子宫前位,大小如18.0*13*10cm,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子宫肌壁回声欠均匀;
子宫肌壁间及宫颈探及多个低回声结构,肌壁间较大者约9.5*7.6cm,宫颈处较大者约4.2*2.5cm;
宫腔欠清晰,宫内膜居中,回声欠均匀,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三、诊断
1、子宫多发平滑肌瘤;
2、睡眠障碍;
3、月经紊乱;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四、治疗
整体医疗14天;
期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五、出院时情况
1、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好,腹平软。乏力、焦虑症状消失。饮食正常,体力恢复,每日运动5—7公里。
高品质睡眠7—8小时。体重下降5kg。
2、辅助检查:血液检查指标正常。
六、目前情况
已出院4年(截止到2020年2月回访)
1、一般情况:精神、食欲好,情绪正常,高品质睡眠,体力充沛;
2、出院半年后复查B超:无异常,至今4年,复查B超均未复发;
3、社会功能完全恢复,与他人沟通良好。
循证医学知识链接:
子宫平滑肌瘤简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至少有20%的育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因大多数子宫肌瘤没有或少有临床症状,因此,临床报道的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的发病率。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简称子宫肌瘤。
【临床表现】
1、子宫出血;
2、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
3、疼痛;
4、白带增多;
5、不孕与流产;
6、贫血;
7、其他 极少数子宫肌瘤患者可产生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一般认为与肿瘤产生异位激素有关。
【治疗】
1、药物治疗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不宜长期持续使用,仅用于手术前的预处理
米非司酮 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近年来临床上试用以治疗子宫肌瘤,可使肌瘤体积缩小,但停药后肌瘤多再长大。
达那唑 用于术前用药或治疗不宜手术的子宫肌瘤。停药后子宫肌瘤可长大。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可抑制肌瘤生长。但长时间应用个别患者子宫肌瘤反见增大,
甚至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应予以注意。
雄激素类药物 常用药物有甲睾酮(甲基睾丸素)和丙酸睾素(丙酸睾丸素),可
抑制肌瘤生长。应注意使用剂量,以免引起男性化。
2、手术治疗
3、聚焦超声治疗
通过将超声波聚集,局部在肿瘤内部将温度提升到65℃以上导致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治疗可以使得肌瘤发生萎缩,缓解症状。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治疗后无手术瘢痕,术后恢复快是
其优点。副反应有皮肤烫伤、临近肠管损伤、血尿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