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案例
作者:云南瑞奇德医院 浏览量:3374 日期:2020-02-22
过敏性鼻炎案例
女性,53岁;
一、简要病史
患者数年前无明显诱因经常出现阵发性喷嚏,伴鼻塞、流涕,晨起最重,偶有夜间呼吸困难,睡眠差,难入睡,睡后易醒。多次就诊当地医院,诊断:过敏性鼻炎,抗过敏治疗稍有好转。后发作频繁,加用激素、中药治疗,症状不能完全缓解。1月前鼻塞加重,伴头昏、头痛,偶感心悸、胸闷,入我院行整体医疗治疗。
二、整体医疗开始时
1、一般情况:精神、饮食尚可,乏力、疲倦、少动,阵发性喷嚏,
持续性双侧严重鼻塞,鼻痒,有大量清鼻涕不自主流出;
伴头昏、头痛,夜间睡眠差,偶有呼吸困难,需要用嘴呼吸,平躺后加重。
双侧鼻甲肥大,堵塞,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
2、其他情况:对工作造成困扰,常感焦虑。
3、辅助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6.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1× 10^9/L↑,
总IgE测定175KU/L↑。
三、诊断
1、过敏性鼻炎;
2、睡眠障碍;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四、治疗
五、出院时情况
1、一般情况:精神好,焦虑状态缓解。喷嚏、流涕症状消失,鼻塞好转,无呼吸困难;
饮食正常,体力恢复,每日运动3—5公里。夜间高品质睡眠6—8小时。
2、辅助检查:血液检查正常。
六、目前情况
已出院3年(截止到2020年2月回访);
1、一般情况:精神、食欲好,情绪正常,高品质睡眠,体力充沛;
2、极少出现喷嚏、流涕,少感冒,双鼻通气好。
循证医学知识链接: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
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
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
【临床表现】
1、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
2、清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3、鼻塞: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
4、鼻痒: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
【治疗】
1、避免接触变应原
减少室内的尘螨数量;相应花粉致敏季节,规避致敏原。;对动物皮毛过敏的患者回避过敏原。
2、药物治疗:应考虑以下因素:疗效、安全性、费用/效果比等。常用鼻内和口服给药,
疗效在不同患者之间可能有差异。停药后无长期持续疗效,因此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需维持治疗。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诱导了临床和免疫耐受,具有长期效果,可预防变应性疾病的发展。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常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疗程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
总疗程不少于2年。应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
4、外科治疗:其适应证为经药物或免疫治疗鼻塞症状无改善,有明显体征,影响生活质量;
鼻腔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异,伴有功能障碍;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药物治疗无效。
外科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