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案例
作者:云南瑞奇德医院 浏览量:3824 日期:2018-10-11
乳腺癌案例
女性,48岁
一、简要病史
发现乳腺包块行乳腺穿刺病检确诊为“左乳腺恶性肿瘤(浸润性导管癌)”行化疗后肿瘤继续发展,要求手术治疗入院。
二、整体医疗开始时
1.体征:左侧乳头内陷,左侧乳腺外上像限触及结节样肿物0.4*0.3cm,边界不清,局部有粘连。
2.辅助检查:
乳腺超声:左侧乳腺实性占位?(BI-RADS:4c)胸大肌局限性增厚;
乳腺钼靶:左乳外上限占位性病变(BI-RADS:4c),考虑乳腺癌可能;
MRI:左乳中央区偏外病灶,有点状囊变坏死区,ADC值升高,TIC早期强化率降低,达峰时间延迟;
乳腺穿刺病检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化: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II级。ER(中-强阳,80-90%),
PR(弱-中阳,30-40%),Her-2(2+),ki67(局灶20%),CK5/6(-),E-Cadherin(+)。
分子病理监测报告:Her-2基因扩增:阴性;
肿瘤标志物:CEA:1.9ng/ml、AFP:3.85:4.05 ng/ml、CA-19-9:7.7KU/L、CA-125:14U/ml、CA15-3:7.5 KU/L。
三、诊断
1、左乳腺恶性肿瘤。
2、白细胞减少症。
四、治疗
住院行整体医疗22天期间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术后患者拒绝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一直坚持系统的整体医疗。
五、出院时情况
1、乳腺超声检查:左侧乳腺已切除,未见异常淋巴结;
2、精神状态良好。
六、目前情况
1、至今5年,患者精神、睡眠好。
2、B超、CT检查正常,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无瘤生存。
3、肿瘤标志物正常;
4、生活质量评分良好状态。
循证医学知识链接: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遗传、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晚、营养过剩、肥胖、脂肪饮食等。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常在无意中发现。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随着肿瘤增大,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若累及 Cooper 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酒窝征”。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肿瘤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辅助检查】
乳腺超声、钼靶检查或MRI、组织活检。
【治疗】
1.手术,2.化疗,3.内分泌治疗:激素依赖性肿瘤有效,4.放疗,5.靶向治疗。
【预防】
乳腺癌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尚难以提出确切的病因学预防(一级预防)。但重视乳腺癌早期发现(二级预防),经普查检出病例,将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在我国一般推荐乳腺超声联合钥靶作为筛查方法。对于有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可考虑行预防性乳房全切术。
【美国预防医学指南】
1、40-49岁的女性,每1-2年行乳腺超声/乳腺钼靶检查1次。
2、50-70岁的女性,每2年行乳腺超声/乳腺钼靶检查1次。
3、超过70岁的女性,预期寿命>10年者继续每2年行乳腺超声/乳腺钼靶检查1次。